石泉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2017—2030)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節 前 言
為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促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水產養殖業合理布局、持續發展,結合我縣自然條件及水域灘涂現狀,特編制本規劃。
第二節 編制依據
一、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陜西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辦法》《陜西省地面水水域環境功能劃類管理規定》《陜西省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條例》《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二、規范文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7〕1號)《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十三五”漁業科技發展規劃》《農業部關于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范〉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農漁發〔2016〕39號)《陜西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陜西省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安康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安康市水產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三、技術標準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198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水產制品》(GB10136—2015)《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192—2015)《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338—2018)《稻田養魚技術規范》(SC/T 1009—2006)《無公害食品稻田養魚技術規范》(NY/T 5055—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 5051—2001)《水庫魚產力評價標準》(SL563—2011)。
第三節 目標任務
規劃期限:2017年—2030年
規劃目標:到2030年水產品總產量穩步增長,漁業經濟總產值大幅度提高;漁業產業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金鱒、虹鱒、鱸魚、黃顙魚、泥鰍、大鯢、小龍蝦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帶動作用明顯;建成一批健康養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穩步推進,水產新品種、實用新技術深入推廣,漁業科技貢獻率、產業效益和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漁業生態環境逐步修復改善,漁業資源保護與開發不斷強化;水產品質量檢測手段不斷提升,監管力度不斷加強,產品質量安全有效保障。
近期目標:2017-2020年,全面評估區內水庫并實施開發,對現有魚塘提升改造,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比提高到50%左右,重點打造5個健康養殖示范園區,全縣改造、新增高產池塘0.1萬畝,稻田養殖面積0.1萬畝,養殖面積控制在2.34萬畝,年產優質水產品5700噸,漁業產值3.5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1萬元。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嚴格監管、優化種養模式等措施,庫區投食性網箱全面清理上岸,有效控制漁業環境影響。
中期目標:2021-2025年,增加稻漁綜合種養和高產魚塘精養規模,提高專養池塘和水庫養殖魚類品質,精養池塘達到0.15萬畝,水產養殖面積達到2.39萬畝,水產品年產量達到9300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5.8億元,水產品加工業、休閑漁業初具規模,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
遠期目標:2026-2030年,適度增加池塘精養面積,對已有池塘進行生態化改造,進一步開發宜漁稻田養殖潛力,增加稻田養殖到0.6萬畝。大力發展大水面生態增殖漁業、高效池塘內循環流水養魚、工廠化養殖、庭院式養殖、稻田綜合種養、休閑漁業,全縣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2.44萬畝左右,水產品年產量達到12485噸,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占比達到80%以上,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7億元,漁業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
第四節 基本原則
(一)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水域灘涂承載力評估結果和水產養殖業發展需求,科學編制本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并制定具體的使用管理措施。
(二)堅持生態優先、底線約束的原則。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護水域灘涂生態環境。將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保護或公共安全“紅線”作為禁止或限制養殖區,設定發展底線。
(三)堅持合理布局、轉調結合的原則。穩定池塘養殖,合理發展水庫養殖,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和低洼地養殖,支持設施養殖向工廠化循環水方向發展,實現養殖水域灘涂的整體規劃、合理儲備、有序利用、協調發展。
(四)堅持整體協調、橫向銜接的原則。將規劃放在區域整體空間布局框架下考慮,與本縣行政區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與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環保等其他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第五節 規劃范圍
縣境內的所有養殖水域。
第二章 養殖水域灘涂利用評價
第六節 水域灘涂承載力分析
第一條 水域灘涂資源狀況
(一)地理位置。我縣地處陜南中部(東經108°01′08″~108°28′42″、北緯32°45′57″~33°19′56″之間),全縣總面積1525平方公里,東西直距42.75公里,南北直距63.05公里。
(二)河流水系。我縣河流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境內大小河流共456條,總長1700公里。全縣平均自產水資源總量6.56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量5.587億立方米,地下徑流量0.98億立方米,另有過境客水14.175億立方米(不含漢江)。
(三)水域類型。依水域、區域性質劃分為江河、水庫(含電站水庫)、池塘、稻田四種類型。
(四)水域面積。全縣總水面約4.2萬畝,其中河流水面積1.957萬畝,水庫2.24萬畝,池塘0.03萬畝,分別占全縣總水面的23%、76%和1%。(石泉縣主要河流及水庫名錄見附件)
第二條 自然氣候條件
(一)氣候。我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冬、春季雨量少,氣候較溫和,夏季氣溫較高,秋季濕潤多雨。年平均氣溫14.5℃,年極端最高氣溫41.4℃,最低氣溫-10.8℃,氣溫年較差25℃,年平均氣溫日較差10℃,年平均相對濕度73%,年平均降水量873.9mm,最大凍土深度8cm,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
(二)自然氣候條件對水產養殖的利弊分析。有利方面,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有利于餌料生物生長繁殖和有機物質合成,直接或間接為養殖魚類提供餌料,養殖魚類生長發育時間長,越冬期短,有利于提高養殖產量。存在弊端,旱澇災害頻繁,易洪災淹沒、沖毀塘基庫壩,造成養殖魚類逃逸;春旱魚苗魚種放養時間推遲,秋旱使養殖水體水位下降,造成養殖魚類密度增大,提早上市,縮短養殖時間,降低養殖產量和效益。同時,石泉最低月平均氣溫11.3℃,極端最低氣溫-10.8℃,常規魚類在自然條件下難以正常越冬,制約了魚類養殖發展。
第三條 水生生物資源狀況
(一)浮游植物。參考《秦嶺魚類志》和生產實踐,石泉縣常見的浮游植物有藻類6門、53屬、53種,其中硅藻21屬,占39%;綠藻20屬,占37.7%;藍藻8屬,占15%;其它各門種類較少。
(二)浮游動物。常見的浮游動物有3門、4綱、7目、15科、25屬、51種,原生動物1l屬32種,占總數63%,輪蟲10屬15種,枝角類、撓足類4屬4種。常見種類為象鼻蚤、尖額蚤和臂尾輪蟲等。
(三)水生維管束植物。常見有喜旱蓮子草、李氏草、慈姑、小浮蓮、紫背浮萍、水浮蓮、金魚藻、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等。
(四)底棲生物。常見底棲物種類有背殼無齒蚌、中國圓田螺、豉蟲、搖蚊幼蟲等。
(五)魚類資源。全縣水域內主要魚類有5目10科41種,分布在漢江水系的漢江干流、支流等,主要經濟魚類有鯉魚、鲇魚、鱖魚、黃顙魚、鱤魚等品種。近年來魚類種群結構和數量明顯發生變化,漁獲物中大型魚類減少,中小型魚類特別是小型魚類比例增加;同時,漁獲物中年齡趨向低齡化,幼魚所占比例較大。
第四條 水域環境狀況
(一)水域環境的監測結果。水質各項指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石泉縣主要河流及水庫水質監測報告見附件)
(二)水域環境評價。主要河流水質狀況良好,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縣境內水域水質對漁業生產比較適宜。
第五條 水域灘涂承載力評價
(一)水域灘涂承載力評價。我縣小流域居多,具有發展水產養殖的優勢條件。山區池塘流水養魚有較大的開發空間,可在池塘開展高效健康優質精養,發展設施化、現代化、工廠化養殖模式,提高金鱒、虹鱒、雜交鱘魚、武昌魚、長吻鮠、黃顙魚、斑點叉尾鮰等名優品種養殖比例;在水庫開展大水面生態增殖,主養鰱、鳙、匙吻鱘等濾食性魚類;進一步開發利用稻田資源,開展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克氏原螯蝦、小龍蝦、中華鱉、泥鰍等特色品種。
(二)水域承載力分項評價。池塘魚產力估計,石泉現有池塘300畝,產量為118噸,平均產量0.39噸/畝。通過進出排水改造和尾水生態化處理,達到流水池標準,單產可提高到5噸/畝,到2030年,預計池塘養殖面積達到2000畝,魚產力9000噸。水庫、河溝魚產力估計,全縣宜漁水庫和河溝42000畝(其中水庫面積22400畝),產量為719噸,平均產量為17公斤/畝。按照農業部規定的重點湖泊水庫飼養濾食性魚類的網箱圍欄總面積不超過水域面積的1%,飼養吃食性魚類的網箱圍欄總面積不超過水域面積的0.25%。選取1%水庫面積進行濾食性魚類網箱養殖,飼養吃食性魚類的網箱圍欄總面積不超過水域面積的0.25%。到2030年,水庫和河溝魚產力1750噸。稻田魚產力估計,全縣稻田面積4.59萬畝,到2030年,全縣發展稻漁綜合種養0.6萬畝。其它養殖方式魚產力,除上述養殖方式之外,到2030年工廠化養殖、大鯢養殖、庭院式養殖亦能發展到一定規模,預計產量達到上述養殖方式的10%,魚產力約1135噸。
(三)水域承載力總體評價。到2030年,按照現有水域、水庫總面積不變,同時擴大池塘養殖、稻田養殖規模和其他養殖方式,預期石泉縣年魚產力為11710噸,魚產力估算表如表所示。
預期石泉縣魚產力估算表
項 目 |
水庫、河溝 |
池塘 |
稻田 |
其它 |
合計 |
面積(畝) |
42000 |
1600 |
6000 |
|
44000 |
魚產力(噸) |
1750 |
9000 |
600 |
1135 |
12485 |
占比(%) |
14.1 |
72.4 |
4.4 |
9.1 |
100 |
第七節 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分析
第一條 水產養殖發展現狀
我縣漁業生產水域類型主要分為網箱、水庫、池塘等3類,水產養殖品種主要以四大家魚為主的常規品種和一些名優水產品種。全縣總水面4.2萬畝,2017年,水產養殖總面積達到2.1萬畝,水產品總產量4500噸,漁業經濟總產值27564萬元。
第二條 區域經濟發展方向及水產養殖前景預測
(一)縣域內漁業資源優勢和得天獨厚的地緣條件,為漁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外向市場。水域水質優良、無污染,天然餌料豐富,形成良好的養殖場所。
(二)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和充沛的水資源為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環境條件。
(三)水產資源豐富,具有水面廣、品種多、品質優等特點。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鰱、鳙、鯉等,主要大宗特種水產品有大鯢、小龍蝦等。
(四)休閑垂釣觀光漁業的興起和發展,為水產業的多輪驅動,開辟一片全新領域,促進全縣水產業多元化發展。
(五)實施稻漁綜合種養工程,為水稻種植區發展漁業生產指明方向,4.59萬畝水稻種植面積為稻漁綜合種養工程的實施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六)隨著基層農技推廣、漁業生產監督管理及漁業環境監測檢測等體系建立完善,為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七)漁業資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漁業增殖放流力度加大,漁業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為漁業生產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八節 養殖水域灘涂開發總體思路
為認真貫徹新時代發展理念,按照高產、優質、高效、安全及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方式,推廣集約高效養殖模式,突出名特優新養殖品種,注重生態健康養殖理念,努力構建環境和諧、主導產業突出、基礎設施完善、經濟效益顯著、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水產養殖產業格局。
第三章 養殖水域灘涂功能區劃
第九節 功能區劃概述
根據全縣境內各水域自然屬性、生產條件、養殖水平和今后行業發展的要求,將境內水域劃分為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允許養殖區三個功能區域。
一、功能區劃分方法
(一)禁止養殖區。縣城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港口及碼頭、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水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區域為禁養區。
(二)限制養殖區。限制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集鎮水源地、風景名勝區等生態功能區、水庫、城鎮規劃建設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區域開展水產養殖。
(三)允許養殖區。禁養區和限養區除外的可養水域,即池塘養殖區,以及水源條件比較好的灘涂可利用養殖地和保水稻田,開發利用發展稻田養魚、灘涂流水養魚。
二、養殖水域灘涂開發和保護重點
開發利用優勢資源,大力發展山區流水養殖和稻田養魚,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養殖品種,形成優勢水產品產業化,推進傳統養殖向現代化養殖方式轉變,保護縣內水庫生態環境。
第十節 禁止養殖區
一、類型
(一)縣城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江河水源從取水點起計算,上游1000米水域及其兩側河岸外延100米的陸域;水庫水源為水庫水域,及其正常水位線外延一百米的陸域;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實行動態管理,實際劃定范圍以相關部門最新公告為準。
(二)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水體。
(三)相關法律法規、文件規定的其他禁養區。
二、管理措施
(一)禁止養殖區內的水產養殖,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限期搬遷或關停,依法補償搬遷或關停造成養殖生產者經濟損失,妥善安置養殖漁民生產生活。在禁止養殖區,必須停止和拆除已有養殖行為和養殖設施(實施投放飼料、肥料、漁藥等投入品行為和架設網、圍欄及筑壩等養殖設施),并設立宣傳告示牌。
(二)對該區水域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控制所在水域污染物實行總量減排,限期關閉現有漁業廢水排放口,禁止新建排污口,推進水產養殖業生產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優質型方向轉變,實現水產養殖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全力保障水域灘涂水生態環境安全和水產品質量安全。
(三)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堅持以水養魚,以魚潔水的原則,加強禁養區內水產種質資源管理,通過對水生態和水生物資源監測,科學開展人工增殖放流、設置人工魚巢等增殖資源,保持物種生物多樣性,維護好水域生態環境。
第十一節 限制養殖區
一、類型
(一)縣城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及集鎮水源地。從江河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上界起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兩側河岸外延二百米的陸域;水庫水源為水庫向水坡區域或者正常水位線外延三百米的陸域,以及從流入水庫的河流的入口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外延二百米的陸域為二級保護區范圍。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不再新建池塘,現有水產養殖污染排放需符合相關規定。飲用水源保護區為水庫型的,禁止開展施肥養魚、投飼養魚,征得相關部門許可后,可適度開展放牧式生態增殖,主要放養濾食性鰱、鳙、匙吻鱘等品種,控制放養密度和品種??h城以外鎮政府所在地集中供水主要水源地,水源地下游地區可適當從事池塘養魚,但不得影響水源地的保護。
(二)水庫養殖區。現有水庫12座,其中西沙河水庫為灌溉、養殖水庫,其余均為電站水庫,總面積為2.24萬畝。庫區水域可以統一開展大水面散養,主要放養濾食性鰱、鳙、匙吻鱘等品種,根據水質狀況,適度發展網箱養殖,濾食性網箱養殖總面積不超過水域面積的1%,飼養吃食性網箱養殖總面積不超過水域面積的0.25%。
(三)城鎮建設規劃區。城鎮規劃建設區不再新建池塘,現有水產養殖污染排放需符合相關規定。
(四)風景名勝區。燕翔洞景區、中壩大峽谷景區、漢江石泉古城景區、子午銀灘景區等風景名勝區,規劃范圍1000米以外從事養殖的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
(五)相關法律法規、文件規定的其他限制養殖區。
二、管理措施
(一)限養區內的水產養殖,限期整改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標準的限養區,整改后仍不達標的,由相關單位負責限期搬遷或關停。
(二)限制養殖品種和規模以及方式。在限制養殖區禁止從事投肥投餌等各類水產人工養殖行為和可能對水域環境造成污染破壞的養殖、捕撈作業方式,并設置宣傳告示牌。
第十二節 允許養殖區
禁養區和限養區以外的可養水域,即國土準入水源方便灘涂可利用空地,現有池塘養殖區和稻漁綜合養殖區,包括水源條件比較好的保水稻田0.6萬畝,可開發用于發展稻田養魚。
一、類型
(一)池塘養殖區。現有池塘300畝,到2030年發展到2000畝。一是對現有的池塘進行升級改造,參考建成一批排灌方便,蓄水保水的深水塘、活水塘、大水塘;二是強化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在穩定傳統養殖種類的基礎上,推廣名、特、優、新品種養殖;三是推廣無公害高產養殖技術,建立無公害水產品基地,提高產品數量和質量,控制漁藥使用,加強防疫檢疫,減少污染和藥品殘留,保證縣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稻漁綜合種養區。近年來嘗試開發稻漁綜合種養,但總體上看,規模尚小,可擇水源條件好的稻田修建稻魚工程,加高加固田埂,開挖魚溝魚凼,開展稻漁兼作、稻漁輪作和休稻養魚。稻田養殖種類的選擇要充分考慮生態平衡和環境維護,主要品種有鯉魚、鯽魚、草魚、羅非魚等,適當引進和發展泥鰍、黃鱔、小龍蝦、青蝦、南美白對蝦、中華絨毛蟹等名特優品種的養殖。對有條件的稻田實行連片開發,逐步引導向休閑漁業、觀光漁業等方向發展。根據養殖容量,嚴格限制養殖密度,積極倡導生態養殖,保證稻田養殖健康持續發展。到2030年發展稻漁綜合養殖0.6萬畝,主要集中在池河鎮、中池鎮、后柳鎮、熨斗鎮。
(三)其他養殖區。由于工廠化養殖、大鯢養殖、庭院式養殖對養殖地點、水源條件要求較低,加之本規劃期限較長,因此在本規劃中不做詳述,具體見漁業管理部門產業發展規劃。
(四)休閑漁業區。主要是休閑垂釣和漁業觀光,分布在養殖區周圍集鎮人口稠密,交通條件方便的區域。休閑漁業是漁業養殖的延伸,屬第三產業范疇,在本規劃中不做具體性規劃。
二、管理措施
(一)完善水產養殖制度。進一步完善以核發養殖證為核心的水產養殖制度,切實保護漁民利用水域發展水產養殖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其從事水產養殖的積極性。
(二)發展健康養殖,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大力發展池塘精養養殖和稻漁綜合種養,發揮水生生物的生態凈化功能,保護養殖水域生態環境不受破壞。
(三)加強執法監督管理。依法履行養殖環節的執法監督職責,對養殖生產中苗種、藥品、飼料的使用,以及質量等方面實施執法監督管理,依法打擊損害養殖漁民利益的行為,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并依法追究荒廢、侵占養殖水域責任人責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三節 加強組織領導
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農業、漁業、水利、交通、國土、財政、環保等政府部門行政職能,加強對規劃的行政管理、監督管理和協調管理。同時,縣漁業主管部門牽頭制訂規劃,各單位對規劃制訂和實施進行組織、溝通、協調和服務。
第十四節 強化監督檢查
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石泉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有關要求,完善養殖水域灘涂使用審批,落實養殖證制度,進一步完善石泉縣漁業管理制度,切實維護養殖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促進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第十五節 完善生態保護,實施養殖水域容量控制
要加強漁業水域的管理,防止漁業水域環境污染,尤其是工農業廢水、生活廢水污染、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對養殖池塘實行達標整治,嚴格執行禁養區、限養區劃定規定,積極開展綠色低碳水產健康養殖,推廣池塘工程化養殖、大水面生態養殖。
第十六節 加快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發展特色產業
按照規劃和市場要求,加快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實現養殖品種良種化、產品優質化。實施放養密度、投餌、施藥控制,合理密養、科學投餌,正確施藥。堅持分類指導、各有側重,推動優勢水產品和特色水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構建優勢產業區和特色產業區,將發展特種水產業與無公害基地、標準化生產結合起來,與產業化經營、休閑觀光結合起來,與現代化漁業示范區建設結合起來,加大金鱒、虹鱒、黃顙魚、泥鰍、甲魚、羅氏沼蝦等優勢品種開發力度,建立原良種水產苗種生產基地;以提高質量、效益為重點,推進健康養殖,加快新型漁業經濟發展,并依托江河、水庫池塘及旅游景區的環境優勢,加快建立一批集觀賞、垂釣、餐飲為一體的休閑漁業基地,大力拓展漁業產業功能,提高漁業組織化程度,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做優石泉縣特色水產業。
第十七節 強化漁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大力鼓勵、培育和扶持技術咨詢、信息服務、魚苗種供應、水產品銷售等服務實體和中介組織,健全和完善漁業技術服務體系,增強服務能力。加強漁業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采取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質量,開發生產新產品,提供新服務,推進我縣水產養殖業向更高層次邁進。要抓好水產病蟲害測報體系、漁業環境監測體系、水生動物防疫檢疫體系和水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第五章 附 則
第十八節 關于規劃效力
養殖水域灘涂規劃自發布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同時,本規劃依據現有法律、法規、辦法和數據資料劃定的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本規劃有效期內,如依據的基礎數據改變,三區的范圍需要依照劃分原則作動態調整。
第十九節 關于規劃附件
規劃附件與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附件: 1.石泉縣主要河流名錄
2.石泉縣水庫名錄
3.石泉縣集中式水源地名錄
4.石泉縣主要碼頭名錄
5.石泉縣主要景區名錄
6.石泉縣主要河流水庫水質監測情況表
7.石泉縣養殖水域灘涂功能區劃表
8.石泉縣養殖面積及產量產值規劃表
附件1
石泉縣主要河流名錄
序號 |
河流名稱 |
縣內流域面積(KM2) |
河道長度(KM) |
多年平均流量 (M3/S) |
備注 |
1 |
漢江 |
1525 |
58.5 |
169 |
漢江干流 |
2 |
池河 |
343.78 |
51.89 |
1.56 |
漢江一級支流 |
3 |
子午河 |
146.68 |
11.77 |
19.8 |
漢江一級支流 |
4 |
饒峰河 |
400.19 |
23.68 |
2.9 |
漢江一級支流 |
5 |
中壩河 |
84.86 |
22.01 |
1.42 |
漢江一級支流 |
6 |
富水河 |
73.29 |
11.59 |
0.87 |
漢江一級支流 |
附件2
石泉縣水庫名錄
序號 |
水庫名稱 |
所在地 |
總庫容 (萬方) |
水面面積 (畝) |
|
1 |
石泉水電站 |
城關、曾溪 |
47000 |
5520 |
|
2 |
喜河水電站 |
后柳、喜河 |
22900 |
15030 |
|
3 |
迎豐水庫 |
迎豐 |
180 |
150 |
|
4 |
廟梁水庫 |
迎豐 |
190 |
160 |
|
5 |
胡家灣水庫 |
兩河 |
200 |
190 |
|
6 |
席家壩水庫 |
兩河 |
480 |
450 |
|
7 |
鵝項頸水庫 |
兩河 |
210 |
200 |
|
8 |
銀杏湖水庫 |
后柳 |
16 |
20 |
|
9 |
萬家堡水庫 |
中池 |
260 |
230 |
|
10 |
筷子鋪水庫 |
中池 |
170 |
160 |
|
11 |
青石水庫 |
中池 |
200 |
180 |
|
12 |
西沙河水庫 |
中池 |
133 |
110 |
|
合計 |
|
|
71939 |
22400 |
|
附件3
石泉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名錄
序號 |
所在行政區域 |
水源地名稱 |
水源類型 |
供水對象 |
地理位置 |
|
經度 |
緯度 |
|||||
1 |
城關鎮 |
石泉水庫水源地 |
地表水 |
縣城 |
108.224 |
33.039 |
2 |
城關鎮 |
湘子河水源地 |
地表水 |
縣城 |
108.205 |
33.109 |
3 |
城關鎮 |
水磨溝水源地 |
地表水 |
縣城 |
108.257 |
33.015 |
4 |
池河鎮 |
青山溝水源地 |
地表水 |
池河集鎮 |
108.355 |
32.931 |
5 |
中池鎮 |
土墻溝水源地 |
地表水 |
中池集鎮 |
108.388 |
33.001 |
6 |
迎豐鎮 |
小溝水源地 |
地表水 |
迎豐集鎮 |
108.409 |
33.125 |
7 |
后柳鎮 |
黑溝河水源地 |
地表水 |
后柳集鎮 |
108.218 |
32.932 |
8 |
喜河鎮 |
藕溪溝水源地 |
地表水 |
喜河集鎮 |
108.214 |
32.821 |
9 |
熨斗鎮 |
峽溝水源地 |
地表水 |
熨斗集鎮 |
108.151 |
32.793 |
10 |
曾溪鎮 |
周家溝水源地 |
地表水 |
曾溪集鎮 |
108.141 |
32.964 |
11 |
云霧山鎮 |
雙河口水源地 |
地表水 |
云霧山集鎮 |
108.275 |
33.101 |
12 |
饒峰鎮 |
鎖家溝水源地 |
地表水 |
饒峰集鎮 |
108.151 |
33.161 |
13 |
兩河鎮 |
土門溝水源地 |
地表水 |
兩河集鎮 |
108.089 |
33.251 |
附件4
石泉縣主要碼頭名錄
序號 |
碼頭名稱 |
所在位置 |
所屬水域 |
建成時間 |
主要指標 |
1 |
曾溪碼頭 |
曾溪鎮 |
漢江 |
2012 |
岸線長100米,有泊位1個 |
2 |
秤鉤灣碼頭 |
城關鎮 |
漢江 |
1992 |
岸線長100米,有泊位2個 |
3 |
后柳碼頭 |
后柳鎮 |
漢江 |
2008 |
岸線長300米,有泊位3個 |
4 |
石泉港客運碼頭 |
城關鎮 |
漢江 |
2008 |
岸線長100米,有泊位3個 |
附件5
石泉縣主要景區名錄
序號 |
景區名稱 |
級別 |
地址 |
備注 |
1 |
燕翔洞 |
4A |
熨斗鎮 |
|
2 |
中壩大峽谷 |
4A |
后柳鎮 |
|
3 |
漢江石泉古城 |
4A |
城關鎮 |
|
4 |
子午銀灘 |
3A |
兩河鎮 |
|
附件6
石泉縣漢江及主要支流水域環境狀況
(2017年度主要考核指標監測情況統計)
序 號 |
斷面名稱 |
河流 |
斷面 類型 |
主要污染物 |
監測結果(mg/l) |
水質類別 |
目標水質要求 |
備注 |
|||||
1季度 |
2季度 |
3季度 |
4季度 |
年均 |
類別 |
標準mg/L |
|||||||
1 |
石泉水庫 (曾溪界) |
漢江 |
國控斷面 |
高錳酸鹽指數 |
1.6 |
1.567 |
1.8 |
2.167 |
1.783 |
Ⅱ類 |
Ⅱ類 |
4 |
|
化學需氧量 |
10 |
8 |
9 |
11 |
10 |
15 |
|||||||
氨氮 |
0.129 |
0.11 |
0.15 |
0.14 |
0.115 |
0.5 |
|||||||
2 |
喜河庫區 (高橋) |
漢江 |
市控斷面 |
高錳酸鹽指數 |
2.033 |
2 |
2.133 |
2.333 |
2.125 |
Ⅱ類 |
Ⅱ類 |
4 |
|
化學需氧量 |
10.667 |
10.333 |
10.333 |
11.667 |
11 |
15 |
|||||||
氨氮 |
0.143 |
0.153 |
0.21 |
0.15 |
0.159 |
0.5 |
|||||||
3 |
饒峰河口 |
饒峰河 |
市控斷面 |
高錳酸鹽指數 |
2.433 |
3.333 |
3.567 |
2.667 |
3 |
Ⅱ類 |
Ⅱ類 |
4 |
|
化學需氧量 |
13 |
13.667 |
14.333 |
12 |
13 |
15 |
|||||||
氨氮 |
0.252 |
0.263 |
0.3 |
0.173 |
0.224 |
0.5 |
|||||||
4 |
池河口 |
池河 |
省控斷面 |
高錳酸鹽指數 |
2.2 |
2.7 |
3.3 |
2.633 |
2.708 |
Ⅱ類 |
Ⅱ類 |
4 |
|
化學需氧量 |
10.333 |
10.333 |
13.667 |
11.667 |
12 |
15 |
|||||||
氨氮 |
0.109 |
0.227 |
0.31 |
0.123 |
0.188 |
0.5 |
附件7
養殖水域灘涂功能區劃表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
代碼 |
名稱 |
代碼 |
名稱 |
代碼 |
名稱 |
||
1 |
禁養區 |
1-1 |
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石泉水庫水源地、湘子河水源地、水磨溝水源地3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范圍為取水口江河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范圍的河道及河岸縱深100米陸域;取水水庫水域,及其正常水位線外延一百米的陸域 |
||||
1-2 |
港口及碼頭:曾溪碼頭、秤鉤灣碼頭、后柳碼頭、石泉港客運碼頭,港口碼頭岸線規劃水域內及航運航道水域內屬于禁養區 |
||||||
1-3 |
自然河流水域:縣境內自然河流水域禁止養殖行為,電站庫區除外。 |
||||||
1-4 |
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水體 |
||||||
1-5 |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養殖區 |
||||||
2 |
限養區 |
2-1 |
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江河水源為一級保護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兩側河岸外延二百米的陸域;水庫水源為水庫向水坡區域或者正常水位線外延三百米的陸域,以及從流入水庫的河流的入口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外延二百米的陸域;集鎮集中飲用水源地。 |
||||
2-2 |
城鎮建設規劃區 |
||||||
2-3 |
水庫:已成電站水庫及灌溉水庫12座,面積2.24萬畝 |
||||||
2-4 |
風景名勝區:燕翔洞景區、中壩大峽谷景區、漢江石泉古鎮景區、子午銀灘景區等風景名勝區。 |
||||||
2-5 |
相關法律法規、文件規定的其他限制養殖區 |
||||||
3 |
養殖區 |
3-1 |
淡水養殖區 |
3-1-1 |
池塘養殖區,規劃面積0.2萬畝,主要分布在池河、饒峰河、中壩河等較大河流流域地區,集中在兩河鎮、饒峰鎮、池河鎮、中池鎮、迎風鎮、后柳鎮、喜河鎮以及熨斗鎮。 |
||
3-1-2 |
稻田綜合種養區:規劃面積0.6萬畝,主要分布在稻田種植區,主要在池河鎮、中池鎮、后柳鎮以及熨斗鎮。 |
||||||
3-1-3 |
其它養殖區:見漁業管理部門產業發展規劃 |
||||||
3-1-4 |
休閑漁業:養殖區周圍集鎮人口稠密,交通條件方便的地區 |
||||||
附件8
石泉縣養殖面積及產量產值規劃表
規劃年限 |
規劃面積(萬畝) |
規劃產量(含其他 養殖方式) 噸 |
規劃產值萬元 |
|||
池塘 |
水庫 |
稻田 |
合計 (不含稻田) |
|||
2017-2020 |
0.1 |
2.24 |
0.1 |
2.34 |
5700 |
35000 |
2021-2025 |
0.15 |
2.24 |
0.3 |
2.39 |
9300 |
58000 |
2026-2030 |
0.2 |
2.24 |
0.6 |
2.44 |
12485 |
70000 |